开学在即,收到学校一则通知,倘若有新增不住校的学生,请将姓名性别并附上通校理由,私发班主任。我想起孩子跟我说过,新的学期要走读,寝室熄灯后个别同学讲话吃零食,影响睡眠。就问孩子,我们通校的理由,怎么写?要不把真实情况反应上去?孩子急着说,不不不,妈妈,不可以,写理由,我们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说实话,我当时听到这句话,很感恩也很惭愧。感恩的是,主陪伴守护孩子的成长,并赐她智慧。惭愧的是,我虽然常读经祈祷,但遇到事情没有孩子有智慧,孩子在第一时间想到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向内求,这是一种处事的智慧。我想人活一世,永远面临两个课题,一个关于外部,另一个则是关于自己的。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的事情,但可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改变自己,是人生路上的必经之道,也是最好的修行。
曾有人问诗人泰戈尔:“世上什么最容易,什么最难?”泰戈尔说:“指责别人最为容易,而认识自己最难。”在旧约圣经中,我们看到上主带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,他们感恩敬畏,并高唱了凯旋歌。可好景不长,当他们饥饿没有食物时,就开始抱怨,上主天降玛纳,养育他们四十年之久;当他们没有水喝时,又开始抱怨,梅瑟击石出水……两千年前这样,今天的时代也如此,生活中,总有些人一遇到问题,就从外界找原因,似乎错的总是别人……
鲁迅先生说过:“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,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。”我想越是优秀的人,越是善于解剖自己,更多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,有一回季羡林受邀外出讲课,出门前想起还没给君子兰浇水,就嘱咐保姆帮着浇水。等他回家时,发现君子兰死了。询问之后便得知,保姆给君子兰浇完水后,见窗外阳光正好,好心把君子兰搬到太阳底下。可她却不知道,君子兰喜凉爽,惧高温。心爱的君子兰死了,季老先生感到很难过,保姆一时间也有些手足无措。这时季羡林的儿子来探望父亲,知道此事后便想说保姆几句,季老却摆手为保姆说话,还反过来安慰了她一番。季老给儿子解释道:“这件事确实不能怪她,责任在于我。我明明知道阿姨不懂得怎样照顾君子兰,可还是把这件事交给了她,你说这是不是我的错?”
凡事不挑剔,遇事多反省,是对他人的善意,更是自己的修养。季老先生的一番话,让我看到了刻在他骨子里的修养。这也是我们教友该学习的,倘若在教会大家庭里,大家遇到问题都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自然会少很多矛盾,也实践了福音的教导。
哲学家笛卡尔曾说: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,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。让我们凡事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向内归因,向外成长,拓宽格局,强大自己。